最近跟別人談起心理學
心理學一直是我有興趣的議題
比起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是人
或許是更加複雜的課題
談的當然不是招人詬病的佛洛伊德的心理學
(人都是被本能與早期經驗決定)
我認同的心理學是認知心理學
心理學有很大的突飛猛進
也是從認知心理學開始的
人們可以藉由改變自己的認知
改變自己的行為
那代表什麼
人,無所不行
人的最大限制即是自己心中的限制
Richard Carlson (理察 卡爾森,或理察卡山)有出一系列通俗
的心理學書籍別為小事抓狂系列是滿好的書
因為輕鬆談到心理學
不是很正經八百的談論心理學的發展
他有另外一本書 越想越快樂(You Can Feel Good Again)
(希代心理生活叢書)
是比較有系統的用心靈心理學為基準所寫
是個比較有系統的書(相對其他的書會比較乏味可是較有深度)
他出的系列大多是一小篇一小篇
所以可以很快的就看完
You Can Feel Good Again 就需要費較大的功夫下去思考
他提出一套對抗消極不正的簡明理論
只要學習去控制自己的想法,自然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感覺,
就是越想越快樂。
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Martin Seligman (馬汀·塞利格曼)著
(遠流出版 洪蘭教授譯)
作者是賓州大學教授重要理論 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習得無助感最常見的描述是:一個人消極的生活情況,經常沒有意志力去戰勝困境,
而且相當依賴別人的意見和幫助。成因不單是生活情況的改變,
或是特殊的生活體驗,服用藥物有時也會造成這種心理困境。
有重要的三個角度
- 個人(Personal):他們也許會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換句話說,傾向於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
- 普及(Pervasive):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影響了生活中每個層面。
- 永恆(Permanent):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
他有個重要的實驗用三隻狗來驗證習得無助的理論
第一隻狗簡單的被加上鞍具,隨後被解下。
第二隻狗被加上鞍具之後,接受短暫但有痛感的電擊,
狗可以經由碰觸槓桿來停止電擊。
第三隻狗與第二隻狗並排,並也接受同樣的電擊測試,
牠前面也有槓桿,唯一不同的是槓桿沒有停止電擊的作用。
在實驗結束後,第一隻與第二隻狗都迅速的恢復原先的狀態,
但第三隻狗則被診斷出有臨床慢性消沉症狀,也就是俗稱的憂鬱症。
此理論可與 我悲觀,但我成功 一書來得到兩面的理論
互相參照會有比較深的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