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吳式太極拳]我所知道的站樁


[吳式太極拳]我所知道的站樁



  太極拳弘揚者楊露蟬身懷絕技,在鴉片戰爭(1840年)之後來到京城,才使太極拳遐邇於世,振發興旺起來。當初楊露蟬在教王公貴族之前,曾在神機營教拳傳藝,其中有三位滿族人萬春、淩山、全佑學習最佳。後奉楊之命拜在其次子楊鈺(班侯)門下。可惜萬春、淩山無後傳之人。由全佑開創太極拳師徒傳遞之例。 

   第一代鼻祖(18801902  全佑(18341902)滿族正白旗人,生於順天府大興縣。老姓吳福氏,號保亭。當年他在京師神機營當差時從學於"太極神拳揚無敵"楊露蟬。他學拳篤實,事師最孝,有時勝於親子。露蟬感其誠,傾囊相教,故得其臻。再拜班侯為師,得其傳授。所以全佑能兼得楊氏父子之所長名噪京城。


   第二代:吳鑒泉(1870--1942年),河北省大興縣人,滿族,自幼從其父吳全佑學太極拳。其父逝世後,與師兄王茂齋、師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藝、理法、突飛猛進,昇華至善,臻其深奧,登峰造巔。




我所學的吳式太極拳是 

所習的拳式淵源:全佑王茂齋李文傑戰升堂王維鵬、梁中成等。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拳式小巧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不顯拘謹。推手動作嚴密、細膩,守靜而不妄動,亦以柔化見長。 


 


那時候老師說的幾句話,最讓我印象深刻。

那便是站樁才能長功力,打拳一定要站樁。



以前我對太極拳發勁之類的東西,

可以說是不太相信,

真的遇見了才可以說是神奇。



吳式太極拳裡面,講求的是

命門和丹田向外鼓蕩,用馬步向下殺。這樣練腳底下很有根,但是身體很容易變得很僵硬,

也很容易使自己的腰受傷,但這也是一種捷徑。這種捷徑必須是身上有一定的功力才可以試
用的。



在站樁時想像,雙手往前抬相抱一個圓球。

呼吸自然,在呼吸之時,若是呼則想像自己的身體往外膨脹,吸的話就無限的縮小。

而且要虛靈頂勁    含胸拔背    鬆腰   分虛實   沉肩墜肘

用意不用力    上下相隨    內外相合  相連不斷   動中求靜


慢慢的自己調整到放鬆。



老師說,要站到大概四十分鐘,會敢到自然的抖動,太極拳的站樁,外表不動週身卻如氣球般,猛動。

這個我在王鄉齋的徒弟曾廣驊先生的站樁功中看過,屬於,自發功。





之後的打拳,也必須配合站樁的要領,開合分明。

並且以意為先,先以正架子,熟悉了之後配合開合。

所打的便是王茂齋所傳下的八十八式傳統老架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