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台灣武術]武術&文化產業與其載體


[台灣武術]武術&文化產業與其載體

 今天上台中(11/1/23(日)),沈澱在心理很久的種子又有點被點燃。
剛好與黃順意老師談到此類的問題,也激盪了,以前的想法。
不過,郭老的協會營運終於要轉往收支平衡的方式去運作了。 

老師的學生跟他北京中醫的同學,也要一起投入養生功法的教學。

想起羅主任講的話,你的賣點到底在哪, 你要怎樣跟別人說你哪裡好。

時到今日我可能部份能夠回答他全面性的問題。
我們的2C 文化與創意是需要以4C(電腦 網路 通訊 消費者)來作為載體的。  

如果以消費者來說,
我們的武術,應該分成通識武術與分科的武術。
通識武術,介於中間走出版,我最推崇的默過是,李仲軒先生的逝去的武林。
(以武術含量論的話,最通俗的莫過於金庸小說了。但不列入考慮。)
似去的武林近可以當專業武術人的一個參考資料,也可以給對武術略感興趣的人,
一個好的讀物,甚至只是對歷史有興趣,都可以值得一讀。

與黃老師談到,我們要轉變台灣人對這類東西是否要花錢,很難做一個觀念上的改變。 

武術這種東西學習比較重要的是一種how to的過程,告訴你what一點都不值錢。
how to應該是build 一個social network重要的因素,

以文化政策(作者:Toby Miller、George Yudice)書中,所提及的解釋為例,
文化政策是一種,治理者對被治理者的一種行為,更甚至一種教育。
我們從人類學的角度看,我們要親近人群。我們就不能先走美學的路線。
(話說,武術與文化提升到這種層次,好像就是屬於國家應該做的事情了XD
以前想的想法,現在終於快成真了,當郭老的對台灣傳統武術攤在陽光下時,使大陸武術界
乃至於中央都可以注意這件事的時候,
台灣沒有整合的力量只會被不斷抄襲,更甚至取代掉這個地位。
 


林義守先生,有辦法創造八百億的鋼鐵王國,他說他就是靠著不斷的做選擇與評估。 
 
在對於武術專業的領域裡,很多部份都已經走到有力的侷限,更甚至走到瑣碎,
一個問題一個觀念只要被inception進去,現在再局部力量追求的訓練體系,整個就會崩潰。
拳不過不離用, 當發現所學卻是脫離"用",那現實就是很慘忍。

 
離題...

武術的教與學要變成另外一個新產業,勢必就是要有一點點結構上的調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