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意拳]李志良先生論發力

李志良先生論發力

  發力即用勁,只能概括而不能肯定,其發力之根源,如推到精神上似乎太遠,不能實際。

  古云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也,則更難筆述了。

  先談發力可分幾種,暴發,擠按,螺旋,抻崩,脆硬勁即不同,其源自異,今概括談於後,供諸君參考。

  起鑽發力於脊,落翻發力於肩頭,橫力發於腰,撣手發力於肘,虎撲發力於足,劈斬發力於膀,二爭發力於頸胯,崩拳發力於耳,穿趟腿發力於胯,炮拳發力於腰肩,肘。

  打一氣前,不打一氣後,勁在氣前,力在前,氣在後摧之,意到神到,方為其勁,只知用氣即而滯矣,此為真理。

  應靈活運用,不可教條,隨機而發,神松意緊為技擊發力之重要部分。神與意如何一言難盡。

  意松神緊又有何不可。神與意應並為一體而兩質矣。

  神到意到,神松意松,自身於運動中,在緊張情況之下,放鬆求靜,求舒適,同時提高警惕戒備森嚴,隨時發力,蓄時而動,擬極動大動之前,極靜。蓄足暴力之猛然電擊耳。

  故可云身松意緊,外靜內動,意與心先手足而動,到手足而之動時,心意又變也。

  俗云:心猿意馬,其快如風。起是鑽,落是翻,起是打。落是打。起似鋼挫,落似鉤杆,起落二字要分明,方不費多年功,起落二字混合中,鑽翻難以看分明,翻中是鑽,起是落,一觸即發,陰陽圈,鑽翻混元成一體,使用方能妙中玄。附:十字手,蛇纏手。

李志良先生與其兄弟李永宗先生,同為王薌齋先生高弟,實作功夫都一時於人。其論發力之文,有別於一般當代意拳論著的單一分析,實為意拳發展中期的功夫之體現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