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武術] 太極拳法闡宗 王新午 含胸 拔背 解釋與要領

太極拳法闡宗 王新午

 "含胸 則毫不著力。 且所謂含者。含而不露之意。合口為含。如置食於口。合口則食不外露。即謂之含。蓋即就口之原狀合而閉之足矣。非將口再內凹之始謂含也。含胸之意亦然。"



王新午 的 太極拳法闡宗 甚好,
在那時出的書就講解了,當然人們對太極拳要領的一些誤解,闡述了這些太極拳的要領。
王新午大師,直接從當代太極拳的大師中學到了這些要領,有吳家吳鑑泉傳承 ,又學拳於紀子修(與全佑同為師兄弟,直承楊露禪) 。又與許禹生學勁(楊健侯弟子)。

第六章的 太極拳術語釋義說明了,虛領頂勁,單重雙重,中正,含胸拔背... 眾多太極拳要點觀念。越讀越欲罷不能。

 

逸文武學書館>太極拳法闡宗 http://www.lionbooks.com.tw/Detail.aspx?ProductID=A-C031

太極拳法闡宗,王新午撰;民國三十一年六月在西安出版。初版本內容之次序,為:序,自序一,自序二,編輯大意,編者肖像,題句,太極拳法闡宗目次,正文,跋,鳴謝王新午大夫,太極拳法闡宗初版正誤表。據王公嘉祥宗師在《太極拳研究》一書所據,楊氏太極拳使用法、體用全書、許氏太極拳勢圖解,以及吳氏太極拳等現有相關書籍,相互校對結果,證實確定,楊氏太極拳由創始至今,確實有大、中、小三種不同拳架行世。楊公澄甫所傳者,為大架拳勢練法。許公禹生所傳者,為中架拳勢練法。而吳公鑑泉所傳者,為楊氏小架練法,史實俱在,有書可憑。新午宗師,求學於北京時,禮接各派名師,問道於吳師鑑泉,說著於紀師子修,講勁於許師禹生,以得許公之技者為最多,深受許公之器重。王公新午文事武功超群拔萃,與許公禹生宗師比較起來,已是青出於藍,對於楊氏太極拳中架子的保留,有沒可評論的最上功蹟。
====
王新午先生,山西汾陽人(1890—1964),幼承家教,精於醫道、拳術,後游學京、晉之間。師從著名武術家吳檻泉先生學習太極拳架,又從紀子修先生學習散手著法,跟原北平國術館長著名武術教育家許禹生先生學習太極拳內勁。而後王新午先生悉心研究,融各家太極拳之奧妙,其拳理拳法,更具新意。

1932年,王新午先生在太原設立山西省國術操練場。1934年成立山西省國術促進會時,被推任為副會長,實際主持會務。三晉各家名師多被邀集在國術促進會研學、傳技,一時間習練者雲聚,據說當時並州城內有三萬余眾學練武術,可謂盛極一時。

王新午先生謙篤和易,武技精妙,尤專於大極散手、推手,攻防技擊無不得心應手,其品行、技藝為眾多武術同好所欽佩,所收弟子逾百人。王先生文筆過人,時逢抗戰之時,在轉戰中寫就《太極拳法闡宗》,後又在關中寫成《大極拳法實踐》、 《大極拳法講義》和《太極拳散手秘訣》等。

《太極拳法闡宗》一書,體用兼備,發微探隱,道術並重,身心並修,較為科學、實際地闡述了太極拳的真諦,實為眾多太極拳理論中之名著,後學者之指針、橋梁也。

王新午先生所著之《太極拳法闡宗》等書,今能知之、告之、練之者已不多見,大有失傳之虞。今天我們整理、推薦出版之目的,意在繼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武術精華,望愛好太極拳健身、技擊的武林同仁珍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