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武術]吳式太極 王維鵬 老師軼事


剛好看到這篇轉錄備份一下,下面所說的極大震憾,在梁老師身上也已經有所見聞。但是,梁老師又說他師兄比他厲害,n百倍,奇妙的感覺不知道是怎樣。
 作者:寒江雨雪隐日期:2010-05-29 15:17:42 做记号
  先介绍这位大师的身份:
    当地武术协会常务理事,吴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弟子,从战升堂老师学拳,习拳廿余载,内功深厚,既于推手实战有相当造诣,又善教学。2北京大学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的总教练首席顾问。
    想学好拳必须有名师,这位高手的师傅是战升堂老师,赵老师生于1916年,逝于2007年仲夏,享年92岁。战升堂老师学拳于李文杰先生,1990年到2001年在山东授拳,随其学者甚众,其中佼佼者有王维鹏,刘玉瑾,吕杰,栾志卿等,为吴式太极拳的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式太极拳是当代风格炯异的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拳式小巧灵活,中正安舒,尤以柔化著称,在健身和技击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吴式太极拳历代名家辈出,吴鉴泉、王茂斋、吴图南、杨禹廷、刘晚苍等皆出自吴门。吴式太极拳在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在南方以上海为中心,流传甚为广泛。
    吴式太极拳的渊源:
    太极拳弘扬者杨露蝉身怀绝技,在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来到京城,才使太极拳遐迩于世,振发兴旺起来。当初杨露蝉在教王公贵族之前,曾在神机营教拳传艺,其中有三位满族人万春、凌山、全佑学习最佳。后奉杨之命拜在其次子杨钰(班侯)门下。可惜万春、凌山无后传之人。由全佑开创太极拳师徒传递之例。 
    第一代鼻祖(1880-1902) 全佑(1834-1902)满族正白旗人,生于顺天府大兴县。老姓吴福氏,号保亭。当年他在京师神机营当差时从学于"太极神拳扬无敌"杨露蝉。他学拳笃实,事师最孝,有时胜于亲子。露蝉感其诚,倾囊相教,故得其臻。再拜班侯为师,得其传授。所以全佑能兼得杨氏父子之所长名噪京城。
    第二代:吴鉴泉(1870--1942年),河北省大兴县人,满族,自幼从其父吴全佑学太极拳。其父逝世后,与师兄王茂斋、师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艺、理法、突飞猛进,升华至善,臻其深奥,登峰造巅。
    拳式传人:全佑→王茂斋→李文杰→战升堂→王维鹏、梁中成等。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推手动作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妄动,亦以柔化见长。其动作轻松自然,具有不同于其他流派的独特点。吴式太极拳强调:先调心,后调身。先从根本上调节身体气息,再助其茁壮,精神自然充盈。最后再达到健身,防身,自卫的功效。
    
    
    我今天认识的这位高手师从战升堂先生学拳廿余载,内功深厚,于推手实战有相当造诣,曾获2001年中日太极拳友好友谊赛男子B组二等奖、2002年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选拔赛太极推手65公斤组第一名、第四届中国青岛国际武术赛男子B组吴式太极拳第一名。
    
    好,下面老衲介绍这位大师给我的极大震撼:
    1.大师让我站立马步,运上全力,把拳顶进他小腹,他小腹收缩,然后说我让你出去。他的肚子像巨大的皮球逐渐鼓起,将我的拳头顶弹出去,偶用尽全身力量也无济于事;
    2.大师站立,让我全力推他,他纹丝不动;
    3.大师把手放在我小腹,轻微地用力,顿时我感觉小腹像被股巨力顶了一下,数小时感到不适;
    4.大师马步站立,我从侧面抓住他,用右腿别住他右腿,他一转身,偶倒地。
    5.我俩一塔手,我马上感到胳膊被他吸引住,无法发力。
    大师的特点:
    1.走架子特别特别的慢,柔,像睡着了一样,比我见到的所有太极都慢几倍;
    2.金鸡独立时间长;
    3.他胳膊粗短壮,肌肉结实,但接触上发软,瞬间发硬;
    我敢断定,普通不会武功的壮汉,三五个不好使。普通练武者一二个绝对白送。相当的高手不是他对手。他说北京像样的高手只有两三个。他说一个1.8米以上的高手,和他一搭手,马上嘴鼻流血。他才不到1.7米。
    所以最近天涯杂谈那篇“如何用太极拳打人”的热帖可以安息了。我是开眼界了,太极是相当厉害的打人功夫。之所以多数人不成功,,一是天赋问题,二是无名师指点。
    贫僧目前跟一个老叟学习吴式太极拳,只请这老师傅一顿价值55元的草鸡排骨,老师傅就高兴滴传授这83个套路。
    但这位大师学费是:3年,一年1000元。
    大师说第一年学习走架子,第二年内劲协调,第三年综合运用。
    大家帮我出主意:是和那老叟学习便宜的拳架子?还是花费3000元跟这位太极传人学习真功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