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方雅薇/雲林報導】
大部分的人聽到西螺這個地名,都會想到有個『西螺七崁』,而西螺七崁原來是一個守望相助的武館組織,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少人知道其故事背景和七崁文化對當地的重要性了。
為何稱做「西螺七崁」?螺陽文教基金會導覽老師張億載表示,一百五十年前第一代渡海來台的『阿善師』以西螺為其據點,作為頭崁防守家園,後來擴大守望相助的地方範圍,在鄰近的二崙鄉和崙背等地建立其餘六崁,每崁代表一個防禦的機制。而頭崁由阿善師創立振興拳社,其最出名的招式為金鷹拳,耍起來是招招切中要害,師承少林寺的阿善師秉著悲天憫人胸懷,要求門徒需先習文才可習武,以去除金鷹拳的殺氣,此外,並傳了許多救人的醫術,讓鄉里為之敬重。
阿善師身型高大186公分高,武學精湛 記者方雅薇/攝影 |
張億載說,西螺七崁出名的武術,在五六O年代的台灣還是可以看到其影響力,他表示:「外地人到台北等地謀生,年輕人常常會被地痞流氓騷擾;但是西螺出名的武術流傳全台,西螺子弟們只要報出自己是從西螺北上討生活的,流氓便不敢來騷擾。」武術中含有這種重情、重義的精神,讓大家在外地仍舊可以團結一心。張老師也說,到了現在,許多人卻連西螺七崁是什麼都不知道了。
研究七崁文化的李雅文老師說:「自己本身在小學任教,有次學生問什麼是西螺七坎,發現自己身為西螺人,卻不知道什麼是七崁,便開始投身研究其文化背景。」在過程中發現當初輝煌的武館早已不復存,有的只是紀念公園,懂拳法的師父也已分散至各地,不知道從何研究起,稍有傳承的拳師,如今也只有在廟會看得到幾套七崁最出名的金鷹拳法,拳師們光是打拳無法養活自己,七崁文化不再興盛。李雅文更表示,一般民眾若無導覽,便不知要如何找到七崁文化有趣的地方,光是幾尊銅像矗立在紀念公園,還是令人無法了解其歷史意義。
七崁紀念公園中的拳師銅人像 記者方雅薇/攝影 |
如今要到哪裡尋找七崁文化的脈絡呢?西螺七崁發源地-廣興地區附近的國小其實可以找到些許端倪;政府大力發展小學生學國術可以強身的概念,藉以讓西螺地區可以繼續保有七崁武術的精神,讓武術流傳下去,因此校園內多會有國術課程讓小朋友修習,也讓拳師的拳法有所傳承。
居民林子佑對這樣的做法表示,不覺得培養小朋友武術的基礎會比較有用,因為小學生多半無法忍耐練武術長時間的訓練。不過林子佑也建議:「可以在紀念阿善師的振興宮和七崁紀念公園做一個觀光的連結,用觀光來帶動人氣,並將文物保留下來,開設文物博物館。」用較積極的做法,讓大家了解西螺七崁保家衛民的真義。